近日,中国生态学学会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“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”认定名单,中国科学院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站成功入选,成为全国17家获评单位之一。这是小良站在生态科普教育领域获得的重要认可。
自2025年4月起,中国生态学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25年“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”的申报、评审和认定工作。经地方生态学会和专业委员会渠道推荐上报,科普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“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”评审,在学会网站公示后,报常务理事会审批通过,最终认定“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”17个,并于2025年10月25日正式授牌。
小良站代表(右9)接受中国生态学学会授牌
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(所)余作岳研究员等老一辈科学家从1959年开始选择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广东茂名电白丘陵台地作为试验基地,在寸草不生的光板地上,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,开展植被重建的定位试验,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开展恢复生态学定位研究的野外台站——小良站。
小良站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态学人才,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,国家林草局青年拔尖人才1人,中国科学院杰出人才2人,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8人(其中优秀会员4人),广东省杰出青年2人。小良站现有科研人员35人,支撑人员3人,技术工人5名。
小良站近五年发表SCI论文200多篇,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40多篇,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,Nature Geoscience,The Innovation, National Science Review, Global Change Biology,Water Research等国内外知名期刊。近5年获授权专利21项,编写专著12部,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、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。
小良站有可供科普教育的场所,主站区保存有1950年代至今未人工恢复的光裸地对照区,也有恢复了60多年的阔叶混交林,还有不同坡度的水土流失试验平台和人工模拟降雨设施,是中小学生学习水土保持、植物学、生态学、地理学、动物学等方面的优良基地。
小良站每年接待大、中、小学生科普研学活动2000多人次。小良站60多年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实践,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。在这里,他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植物和动物,了解水土保持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,激发他们对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兴趣,为将来投身生态环境事业打下的坚实的基础。
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师生70多人到小良站开展科普研学
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90名师生赴小良站开展研学